《2014年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推進計劃》解讀
添加時間 2014-05-10
《2014年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推進計劃》解讀(一)
提高創造質量 優化政策導向
背景
2013年,是我國知識產權事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節點。這一年,恰逢《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頒布實施5周年,各項知識產權工作按照年初的計劃,有序實施,成效卓然。
知識產權創造,在數量大幅增長的基礎上,質量得到進一步提升。截至2013年底,我國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4.02件,提前實現“十二五”規劃提出的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3.3件的目標。2013年,我國通過《專利合作條約》(PCT)途徑提交的國際專利申請量躍居世界第三位。我國商標累計注冊申請量等繼續保持世界第一。與此同時,著作權登記、植物新品種保護、地理標志登記保護等多項工作均以提升質量為導向,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措施得力 成績顯著
2013年,國家知識產權局研究完善專利指標考核評價體系和知識產權統計指標體系,組織開展“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指標中期評估工作,有效支撐了各項工作的科學決策。為提高專利申請質量,國家知識產權局出臺《關于進一步提升專利申請質量的若干意見》,優化有利于提升專利申請質量的政策導向,建立有利于提升專利申請質量的監管機制。同時,國家知識產權局還完善專利審查業務指導體系和質量保障體系,促進提高檢索能力,進一步強化專利審查質量責任制建設,通過專利審查投訴平臺認真聽取社會反饋的意見。2013年專利審查質量社會滿意度達到81.8,同比有所提高。為服務戰略性新興產業,建設審查綠色通道,完善審查標準,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開展知識產權集群管理試點。
2013年,我國商標注冊申請量持續大幅增長,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全年共受理商標注冊申請188.15萬件,同比增長14.15%;共審查商標注冊申請142.46萬件,同比增長16.09%;共裁定商標異議申請4.3526萬件。根據推進計劃安排,國家工商總局積極做好地理標志和農產品商標注冊保護工作,推進實施“商標富農”工程,促進新農村建設。截至2013年底,累計核準注冊農產品商標144.73萬件;累計核準注冊和初步審定地理標志商標、集體商標2190件,有力促進了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
2013年,國家版權局加大作品登記工作力度,完善作品登記數據統計、報送和公布制度,擴大作品登記數量和覆蓋面。著作權登記繼續保持平穩增長態勢,包括作品登記、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著作權質權登記在內的著作權登記總量達100.9657萬件,首次突破百萬件,比去年增加18.2632萬件,增長22.08%。其中,作品登記84.5064萬件,較2012年的68.7651萬件增長了22.89%;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16.4349萬件,較2012年的13.9228萬件增長了18.04%。2013年,國家版權局督導全國地市、縣級政府機關按期于2013年年底前完成使用正版軟件檢查整改工作,全面推進企業使用正版軟件工作。
2013年,農業部以植物新品種保護和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為抓手,在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建設、受理審查測試等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2013年批準登記農產品地理標志328個,農業植物新品種全年申請量達1333件。知識產權激勵農業科技創新的制度功效得到有效發揮,進一步推進了農業知識產權事業發展。
2013年,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全年受理申報和審查產品均超200個,加強地理標志保護示范區建設,批準籌建了一批高水平的示范產品和示范縣。在對外合作方面,簽署“中泰地理標志合作備忘錄”,納入兩國副總理級的“5年戰略伙伴關系”范疇;開展“地理標志物產保護與經貿協調發展促進行動”,納入外交部“中歐2020戰略合作規劃”。2013年,國家質檢總局還專門下發了《關于加強涉外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工作的通知》,有效促進保護水平的提升。
2013年,國家林業局全年共受理植物新品種申請162件,授權158件;累計受理申請1246件,授權658件。發布了第五批林業新品種保護名錄共120個種屬,保護名錄品種數量大幅度增加,達到198個種屬,滿足了廣大育種者申請新品種保護的迫切需求。新品種宣傳進一步加強,編輯出版了《中國林業植物授權新品種》(2012),集中宣傳推介新授權的116個新品種。2013年,國家林業局推動林業植物新品種測試機構建設,啟動了林業植物新品種測試體系規劃編制工作,編制了6項新品種測試指南。
著眼未來 全力布局
為繼續提升我國知識產權質量,有效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在總結此前的經驗基礎上,確定了新一年的目標。
2014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將組織實施《2014年全國專利事業發展戰略推進計劃》,加強重點督辦,效能督查,確保實施成效;繼續穩步提升專利質量,落實《關于進一步提升專利申請質量的若干意見》,引導各地方結合實際調整資助政策和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嚴把受理和審查質量關,進一步提升專利申請和授權質量。
國家工商總局確立了不斷提高商標注冊效能,穩步推進商標審查質量管理工作,確保將商標注冊申請平均審查周期控制在9個月,異議審理周期控制在12個月的目標。同時將積極支持地方通過綜合性的政策措施,支持、引導企業更加有效運用商標,培育自主品牌。
2014年,國家版權局將推動著作權法第三次修改;修訂完善《出版文字作品報酬規定》等部門規章,促進作品創作繁榮;深入落實《關于進一步規范作品登記程序等有關工作的通知》,推動作品登記、合同登記、質權登記等各項版權登記工作開展。
農業部把提高知識產權創造質量作為重要目標,提出要穩步推進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嚴把審查評審關,狠抓審查準則和評審規范落實,進一步提升登記質量。同時,對農產品地理標志資源普查結果進行梳理匯總,編制《全國地域特色農產品普查備案名錄》。
國家質檢總局提出在2014年要加強部門協作,探索建立地理標志聯合合作機制,促進地理標志專門法的立法工作;提升地理標志保護公共服務水平,加強宣傳和培訓,提升社會認知度,加強地理標志示范區建設,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國家林業局則計劃通過制定和完善林業植物新品種測試指南和審批規則,強化審查測試能力建設,提升植物新品種審查管理水平,提高品種授權質量;同時,建立林業知識產權試點示范,完善試點單位考核評價體系,引導試點單位提升知識產權質量。(記者 向 利)
提升運用效益 推動產業發展
背景
獲取知識產權不是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的最終目的,關鍵在于通過知識產權運用,在市場中形成現實的生產力。通過知識產權有效運用,促進知識產權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融合,實現知識產權價值,一直是我國知識產權戰略實施中的重要環節。
2013年,在知識產權服務經濟發展,引領產業轉型、助推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等方面,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工作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做了大量嘗試,并取得顯著成效。可以說,在我國經濟發展總量不斷增長、經濟發展質量越來越高、經濟發展結構日趨合理的背后,是我國知識產權制度充分發揮作用,知識產權運用能力大幅提升的現實。
彰顯知識產權價值
2013年,國家知識產權局牽頭探索在國家層面建立知識產權評議制度,面向中央企業、科研院所和地方,深化重大經濟科技活動知識產權評議試點建設,提升知識產權分析評議服務能力。在知識產權分析評議服務示范機構培育工作中,共遴選出2013年示范創建機構26家。
在專利導航產業發展方面,2013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啟動專利導航試點工程,圍繞移動互聯網、生物醫藥、新材料、光通信等產業,確定中關村科技園區等產業集聚區為國家專利導航產業發展實驗區,確定中國循環經濟協會等行業協會為國家專利協同運用試點單位,確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等企業為國家專利運營試點企業。
2013年,全國29個地方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試點、投融資服務試點工作,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規模不斷擴大,專利、商標、版權全年分別實現質押融資254億元、401.8億元、31.73億元,總額同比增長79.46%。全年有530家企業投保專利責任保險,涉及專利1855件,保障金額達6438萬元。
2013年國家版權局公布數據表明,2010年版權相關產業對國民經濟貢獻率就已達到6.57%,按照國際慣例,一個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以上就可以稱為支柱產業。
2013年,科技部探索建立計劃項目成果轉化的新機制、新模式,開展了863計劃成果與民營企業對接、863計劃產業化伙伴城區試點工作,推動863計劃項目知識產權轉化運用。同時,推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修訂工作,會同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等16個部門開展修訂起草工作,形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修訂草案)(送審稿)》,目前已上報國務院。
2013年,工業和信息化部扎實開展產業知識產權風險評估與預警工程,重點支持機械、汽車、船舶等產業開展多項關鍵技術領域的專利預警分析。在移動通信領域,工信部探索建立知識產權風險應對機制,開展專利運營實踐,成效明顯;深入實施了“工業企業知識產權運用能力培育工程”;制定印發了《工業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指南》,推動、指導企業建立以運用管理為核心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
2013年,國家林業局新品種轉化應用力度不斷加大,篩選推薦了一批授權新品種列入林業科技推廣計劃項目申報指南,油茶、茶花等近20個授權新品種得到轉化應用,促進了生態建設和農民增收致富;篩選發布了20家第三批全國林業知識產權試點單位,使試點單位達到75家;組織實施了“戶外高耐竹材專利技術產業化推進”等林業專利產業化推進項目,加快了專利轉化應用。
2013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加快軍民結合知識產權雙向轉移。組織項目參加2013上海軍民兩用技術項目交流對接會、國防知識產權戰略實施交流研討會,促進國防知識產權的交流和應用;落實《合作促進上海地區知識產權工作軍民融合發展框架協議》,向上海市知識產權局定期提供上海地區國防知識產權申請和授權信息,首次開啟了軍地知識產權政策互通互用的先例。
聚集經濟發展動力
提升知識產權運用水平,需要部際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探索更多實現途徑,這成為2014年各成員單位推進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的重點任務。
2014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將促進創新成果的資本化、產業化列入工作目標,將積極開展專利價值評估,支持知識產權金融創新服務,加強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工作,培育專利保險市場,推進專利交易與產業化服務平臺建設;深入實施專利導航工程,加強專利協同運用,推動專利分析融入產業決策;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知識產權集群式管理,發布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專利發展報告。
為促進知識產權實施運用,2014年,科技部將推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修訂,加快制定《關于促進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技術轉移的意見》。提升創新型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水平,引導企業更加重視發明專利等知識產權的創造和運用。
2014年,工信部將緊緊圍繞著工業轉型升級戰略,深化知識產權運用與工業創新驅動發展的政策措施相結合,加快推動工業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建設,完善重點產業領域知識產權風險與預警機制。為此,工信部將組織宣貫與解讀《工業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指南》,指導試點企業以運用為核心,建設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制定《工業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評價指標體系》,指導企業開展自評估,選拔省級知識產權運用示范企業,推動該指標體系主要評價指標納入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技術創新示范企業的認定和管理過程中。同時,將設立15個重點產業和關鍵技術領域知識產權風險評估與預警項目,組織2次重點產業知識產權預警態勢發布。
2014年,國家林業局將采取多項措施提升知識產權運用效益。建立林業植物新品種和專利技術展示、對接平臺,實施林業知識產權產業化推進工程,促進林業知識產權轉化運用;篩選一批授權優良植物新品種,納入各級林業科技計劃進行轉化運用;完善林業知識產權創造體系和運行機制,構建林業重點領域知識產權戰略聯盟。
2014年,總裝備部將起草促進國防領域民用領域知識產權相互轉化運用的相關政策;擬制完成國防知識產權權利歸屬與利益分配的政策性意見,促進國防知識產權轉化運用。同時,開展國防知識產權運用試點,探索國防知識產權轉化運用模式。
在2014年戰略實施推進計劃中,各成員單位將圍繞知識產權運用開展各項工作,在總結此前工作經驗的基礎上,更有效地推動知識產權服務經濟發展,引領產業轉型,更好地發揮知識產權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記者 王 宇)
增強保護效果 建立長效機制
背景
黨的十八大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對創新驅動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將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落到實處,需要更為強有力的知識產權保護作支撐。
2013年,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通力合作,著力加強知識產權執法工作,不斷創新工作思路,使得我國知識產權保護水平有了明顯提升。我國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對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未來的工作依然任重而道遠。
加大保護 成績斐然
2013年,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工作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組織對知識產權戰略實施5年工作進行了全面評估。其中對戰略實施5周年以來,知識產權保護水平進一步提高進行了總結和肯定。
2013年,國家知識產權局不斷提高專利行政執法人員業務能力,加快推進建立專利侵權判定咨詢機制、專利行政執法工作協調機制和專利糾紛快速調解機制,全面開展專業市場知識產權保護試點工作,加強分類指導。同時,國家知識產權局還圍繞重點領域、重點產業建立了一批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建立快速維權工作機制,高效服務企業和產業,探索建立專利侵權判定咨詢中心。2013年,全國專利行政執法辦案總量達1.6227萬件,同比增長79.8%,其中專利糾紛辦案量5056件,同比增長101.4%。
2013年,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不斷加大商標行政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商標侵權假冒行為,推動建立商標行政執法信息共享平臺,組織開展專項行動,以馳名商標、涉外商標、地理標志為重點,督辦一批大案要案,加大對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名稱包裝裝潢等“傍名牌”行為的查處力度。2013年,全國工商系統共立案查處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案件8.31萬件,涉案金額11.21億元。依法向司法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477件,涉案金額2.8億元。
2013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加大對侵權盜版等違規網絡視聽節目的監看查處力度。全國版權系統立案查處侵權盜版案件1萬余件,全年共關閉傳播侵權盜版節目的非法網站2000余家,查處侵權盜版節目5000余個,發現129款傳播侵權盜版節目的應用軟件,通報相關部門處理。此外,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還加強對互聯網視聽服務單位的監管,引導全行業自覺抵制侵權盜版行為。
2013年,海關總署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海關保護和相關制度建設。2013年,全國海關共扣留嫌疑貨物2萬余批,扣留侵權嫌疑貨物7500余萬件,其中查獲侵犯中國知識產權的進出口商品近2600余萬件,約占當年海關查扣侵權產品總量的35%,在被侵犯知識產權來源國(地區)中名列前茅。
2013年,全國地方法院共新收和審結知識產權(包括競爭)民事一審案件8.8583萬件和8.8286萬件,分別比上年增長1.33%和5.29%。其中,新收專利案件9195件,比上年下降5.01%;商標案件2.3272萬件,比上年增長17.45%;著作權案件5.1351萬件,比上年下降4.64%。
2013年,最高人民檢察院加強執法辦案,努力發揮司法保護知識產權主導作用,進一步加強對侵權假冒犯罪的批捕起訴。全國檢察機關共批準逮捕涉及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3272件5081人,提起公訴5329件8802人。全國公安機關破獲侵犯知識產權和假冒偽劣犯罪案件5.9萬起,抓獲犯罪嫌疑人5.3萬名,涉案價值406億元。
創新思路 重點突出
2014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也是國家知識產權戰略頒布實施的第6年。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將把改革創新貫穿于知識產權工作各個環節,創新工作思路和方式,繼續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切實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水平。
2014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將繼續著力加強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努力推動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取得新突破。大力推進專利法規政策體系建設,全力推動專利法及專利法實施細則的修改工作,加大對專利侵權行為的懲處力度;促進專利行政執法與司法銜接,推動專利確權、行政執法與司法聯動。推動知識產權糾紛調解仲裁試點工作;加強專業市場知識產權保護,推動建立專業市場知識產權保護評價體系;探索自由貿易區轉運領域知識產權監管機制,加大保護力度。
2014年,國家工商總局將依法加強商標監管執法,繼續突出重點,對商標侵權行為保持高壓打擊態勢;進一步健全商標保護長效機制,加快推進工商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加強打擊侵權假冒工作信息保障;加快推進商標法實施條例等配套法規規章的制定、修改、清理工作,做好新法實施的各項準備和保障工作。
國家版權局在2014年將繼續推動著作權法修改工作,修訂完善《出版文字作品報酬規定》等部門規章,促進作品創作繁榮;會同有關部門繼續開展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聯合有關部門開展第十次打擊網絡侵權盜版“劍網行動”,針對網絡侵權盜版行為進行專項治理;做好大案要案的查處和督辦工作,完善兩法銜接,強化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打擊工作力度。
2014年,海關總署將立足于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對知識產權海關保護工作的需要,進一步完善制度建設,開展前瞻性研究,切實做好知識產權的保護工作,凈化進出口貿易秩序,為國內企業“走出去”保駕護航。同時,加強知識產權海關保護理論研究和制度建設,繼續探索完善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長效機制。
最高人民法院在2014年將繼續探索保護知識產權的長效機制建設。修改和制定相關司法解釋,出臺相關司法解釋和規范性文件。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探索建立知識產權專門法院的決定,做好建立知識產權專門法院的基礎工作,優化知識產權保護體制,健全創新激勵機制。
2014年,最高人民檢察院將繼續認真履行檢察職責,深入推進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不斷提高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水平;繼續積極推動“兩法銜接”工作機制不斷完善,并充分利用這一機制監督行政機關移送、公安機關立案偵查一批案件。